close

2006.07.11  工商時報
徐秀美

    台灣民眾在投資共同基金時都有錯誤的迷思,不僅認為投資基金穩賺不賠,還把基金當成股票短線炒作,根據寶源投資的調查,國內民眾投資持有期間不到一年,僅有○.八年,是亞太地區倒數第二,比起鄰近的日本投資人平均基金投資期間將近六年,落後許多。 

    想要透過投資共同基金來累積退休金,需糾正幾項常犯的錯誤投資方式。 

    一、投資期間過短:基金需長期投資才能顯現出投資成效,特別是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但投資人往往在投資之後發現有些虧損,就急著將手中的基金贖回,如近期全球股市發生急跌,投資人失去耐性和信心。 

    反觀,股市過熱時,又一窩蜂跟著熱潮抱現金排隊買基金,把基金當成股票來炒。通常短線炒作的投資人,只會賺到蠅頭小利,而無法獲取長期報酬。 

    投資人要贖回或轉換基金前,德盛安聯投顧建議,不妨先檢視一下該基金一年期以上的投資績效,如果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剛更換,則可搜尋一下該經理人以往操作基金的績效。 

    若基金的績效僅是短期比大盤差,投資人大可不必擔心,如果一年期以上的績效不僅比大盤差,且報酬率在同類型基金中敬陪末座,則建議投資人考慮贖回或轉換基金。 

    二、基金只賺不賠:投資人常在基金DM宣傳單或報章雜誌上看到,投資基金長期平均報酬率高達一五%的字眼,就以為投資基金是穩賺不賠的,忽略風險考量。 

    投資人在挑選共同基金時,最好事先作過測驗,了解自己的風險承擔程度和投資屬性,隨後再依投資屬性挑選基金風險的大小。 

    三、高風險等於高報酬:在現實的投資環境中,風險與報酬是投資的一體兩面;高報酬通常伴隨著高風險,不過,風險愈高,並不代表報酬率也會跟著提高。 

    四、迷信短期績效:投資人在挑選基金時,第一個看的數據往往是基金報酬率的排名,但同時也會懷疑,在購買績效排名前幾名的基金之後,該基金的績效表現是否會繼續維持下去。 

    如果要以績效來挑選基金,必須考量該基金長期的績效是否穩定。 

    五、沒有投資組合的概念:國人買基金,喜歡聽明牌,東買一支,西買一支,手邊投資的基金檔數太多,不僅無有效管理,也沒有進行資產配置,過度集中於單一市場或單一產業,更缺乏核心投資與衛星投資的觀念,誤將波動風險高的基金列為核心投資。 

    不同的投資人應該有不同的投資組合,縱使同一個市場,投資比例也要有所差異。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6071100471,00.html?source=r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y0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