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記者王皓正、劉惠臨/台北報導

股市進入除權息旺季,專家指出,部分股票已進入中長期投資買點,其中可扣抵稅額扣抵率超過30%的公司,投資人參與除權息,不但有機會獲得填權息利益,明年報稅時還有機會少繳稅。

大展證券研究部主管胡志欣說,現階段在「兩稅合一」後,規定個人綜合所得稅要與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合起來預先上繳,若是參與除權息公司的可扣抵稅率越高,股東報稅時就愈有利。

此外,選擇傳統產業參與除權息,所享有的可扣抵稅率較電子業要來得高,因為部份電子業享有政府的租稅減免,對於個人所得稅的抵扣率自然偏低。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94年可扣抵稅率在三成以上、且今年第一季每股獲利在1元以上的上市櫃個股,共計有22檔。

以94年度可扣抵稅率來看,可扣抵稅率與獲利雙高族群中,以台蠟(1742)40.92%最高,泰銘(9927)35.26%、豪勉(6218)34.64%、大豐電(6184)34.05%、崇越電(5434)33.92%、永記(1726)33.9%等,可扣抵稅率都超過三成。

進一步加上基本面來選擇,這些個股今年第一季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參與除權出現貼權的風險也較低。

像是帝寶(6605)2.59元、茂訊電腦(3213)2.45元、川湖(2059)2.28元等,今年第一季每股獲利都在2元以上,其他每股獲利超過1.5元的個股,還包括崇越電1.71元、致振(3466)1.7 元、全國電(6281)1.53元、港建(3093)1.52元等。

「面臨即將到來的繳稅及除權息旺季,小股東參考的因素,包括股利發放政策及配息率,還有可扣抵稅率等。」國際投信投資理財部協理夏倫偉指出。

因為股東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股東可扣抵稅額」是取決於「發放股利」與「稅額扣抵比率」。

因此,只要「稅額扣抵比率」高於「個人綜合所得稅率」(目前區分為免稅、6%、13%、21%、30%與40%),股東參與除權息,不僅可以享受到股利或股息的報酬,同時亦可額外獲得抵減稅額,可謂一魚雙吃。

聯邦投顧總經理簡朝諒則認為,如果股東所享有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率較高,已經到達30%或40%以上,幾乎都沒有辦法透過除權息進行節稅,反而可能需要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差額,造成實際分配股利的變相縮水,此時就不宜參與除權息。

胡志欣說,事實上,台股行情的好壞,也會影響到投資人參與除權息行情的意願,如果行情不佳,大家多會在除權息前夕先行出脫持股,等到除權息後再擇時逢低回補持股。

傳產股占多數

【記者劉惠臨、王皓正/台北報導】大展投顧研究部經理胡志欣指出,上市櫃公司94年度財報顯示,可扣抵稅額扣抵率超過三成的公司共有208家,多數集中營建、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股,投資人選擇可扣抵稅額高於自己所得稅率的股票參與除權息,將具有節稅效果。

專家建議,在目前還沒除權息的個股中,投資人可以選擇去年每股配息在2元以上、殖利率超過6%,且可扣抵稅率在30%以上的個股,為中長期投資標的。符合上述條件的鋼鐵股有東鋼(每股配現金2.59元、可扣抵稅率36.26%)、盛餘(現金2元、可扣抵稅率37.98%)、允強(現金0.2元、股票2.2元,可扣抵稅率33.33%)等。 

【2006/07/13 經濟日報】

http://www.udn.com/2006/7/13/NEWS/STOCK/STO8/3402197.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y0411 的頭像
    ccy0411

    大熊貓小部落

    ccy0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