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鮮活職場/D2版 陳雪蓮 2006/6/8

工作跨國外移成趨勢,中國人和印度人正在搶全球人的工作機會,你擔心哪天清晨醒來工作不見了嗎?國內外專家教你如何讓自己永遠保有受雇的價值。

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念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 

這是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者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書中寫的,點出了全球許多工作正在往中國和印度移動的事實,和工作者心中怕丟掉飯碗的隱憂。 

要怎樣,飯碗才不會被搶走?

佛里曼認為有4類人就業機會不可能外移:你必須太特殊、太專業、太懂得深耕,不然就是太會調適。 

而政大勞工研究所所長成之約觀察我國社會結構的改變和國內就業市場情況,也指出有5種類型的工作,包括專業和軍公教人員等不易被取代。 

喬丹飛身射籃無可取代

佛里曼說,「太特殊」的工作者像飛人喬丹、比爾蓋茲、芭芭拉史翠珊之流,他們的商品及勞務有全球市場,有要求世界級酬勞的本錢。這種人的工作是不可能外包出去的。 

但他也指出,有辦法「太特殊」的工作者很少很少,你如果辦不到,就必須非常非常專業,專業到工作不可能包出去的地步。這一點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工作者,像律師、會計師、軟體研發,到先進的機械模具與機器人的操作。這些技能的需求始終很高,而且無可取代。 

數位叢林三種人可存活

在《世界是平的》書中提到,Infosys執行長奈里坎尼喜歡說,工作分成「可取代」與「不可取代」兩種。可以輕易數位化、移到低薪資地區的是可取代的工作。無法數位化、換地方就不能做的工作是不可取代的(nonfungible)。喬丹的飛身射籃是無可取代的,一位醫師做心導管繞道的技術是無可取代的,電視機的組裝如今是可取代的,基本會計與報稅也已經變成可取代的。 

而甦活國際總經理兼SOHO協會秘書長張庭庭認為,在21世紀數位叢林中,只有三種人會存活在職場上,第一種是優秀的工作者,第二種是精明的生意人,第三種是靈活的創業家。 

張庭庭說,優秀的工作者把自己當作商品賣給識貨的伯樂,以貢獻計價而非以工時計價,同時為防自己專業折舊,升級速度要像電腦C PU發展般快速,同時讓自己隨時保持在最有行情的創造最高價值。 

佛里曼指出,要是你不太特殊,也不在專業的最頂尖,那麼你就必須非常非常深耕。這適用於大多數人,像美髮師、餐廳的侍應生、廚房師傅、水電工、護士、醫生、律師、藝人、掃地阿姨。他們的工作有固定地方,而且永遠如此,在特定的地點工作,必須與人面對面。這種工作無法數位化,也無可取代,薪資依當地市場條件而訂。但是請記住:這種工作也有可取代的部分,這部分是可以包出去的,未來也會被包出去。 

要保持創造價值的能力

因此,如果沒辦法太特殊或太專業,千萬別指望深耕就能讓工作包不出去。你還必須非常非常會調適。你得有意願,不斷充實自己的技能、知識、專業,這樣才能保持創造價值的能力,不只是香草冰淇淋而已。你必須學會做最新款的巧克力醬、奶霜、置頂的櫻桃,不然就要跳著肚皮舞把冰淇淋端上桌,選一樣專精打拚。調適力是工作者最重要的資產,因為工作的汰換將愈來愈快,創新將愈來愈快。 

曾跨足多種工作領域的張庭庭以自身經驗說,每個不同領域所需要的專業幾乎有80%具共通性。訓練、顧問、編輯、口譯、企畫、公關、房地產、直銷、化妝品…這些專業或產業儘管天南地北,但創意、組織、分析、溝通、表達、談判、說服、外語、行銷、管理、電腦等幾乎是所有行業的共同必修科目。將看似風馬牛的各種本領融會貫通之後,就可一以貫之,隨意排列組合。例如:以訓練講師的表達技巧來從事現場口譯,以編輯寫作的手法來撰寫課程企畫案,幫創業諮商對象運用媒體公關資源等,於是就創造了一項獨門工夫。 

所以張庭庭說,只有單一專業有時而窮,就像喬丹年輕時打籃球是無可取代的,但總有一天體會衰退,無法維持巔峰狀態,如能與另一專長整合,才能長保事業不墜,要維持自己在頂尖狀態,就必須擁有別人沒有的專業組合。 

在《世界是平的》中提到,在抹平的世界中,沒有永遠雇用,只有永遠的受雇力。對競爭激烈的職場,如何創造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是一種無止盡的壓力,也是成長的動力。

http://www.cyberone.com.tw/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MMContentNoID=27819&MMMediaType=business_management&source=r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y0411 的頭像
    ccy0411

    大熊貓小部落

    ccy04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